为什么扁鹊被移出教科书?历史上的扁鹊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组织?

扁鹊医书是统称,3号墓出土医简920支,竹简经过分类整理,被总共划分出九部医学类著作,这里面记载了扁鹊以及很多中医诊治的真实病例。

但是这些竹简的字体却不相同,年代也没办法统一,专家们由此竹简推断出,扁鹊并不是以往大众以为的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总之,正是因为这些文物,让专家们得出结论:原来扁鹊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同时扁鹊也被移出教科书。

原来扁鹊并不是一个人,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史书上对他的记载,如此玄幻。扁鹊在史书上玄幻之处,主要是以下两方面:

扁鹊本人经历很有玄幻色彩

在司马迁宏大的历史视野中,扁鹊是医学传统的伟大开创者,为了纪念这位医学先驱,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为扁鹊编撰了一个小传。

在司马迁的著作中,扁鹊姓秦,名越人,年轻时的扁鹊做过旅馆的主事,有幸遇见长桑君。

在扁鹊和长桑君交往十余年后的一天,长桑君暗中将私藏的医学秘籍和一种奇药传给了扁鹊,而长桑君却从此消失不见踪影。

扁鹊服用完药物以后,仿佛有了超能力,竟然能透视人的五脏症结,并开始在齐、赵两地行医。

看完司马迁写的扁鹊的自传,令人仿佛看神话小说,以我们现在所具有的科学常识来看扁鹊的学医经历,也能窥探出其中的荒诞。

长桑君是不是神医暂且不论,他传授给扁鹊的神奇药物,须用“上池之水”来送服。

“上池之水”在古代指代的是露水,而露水含有什么特别的成分吗?无非就是故弄玄虚而已。

扁鹊如法服药三十日以后,两眼睛便具有了透视功能,能看清人体内脏的病症,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在我们今天看来,扁鹊的学医经历是荒诞无稽的,即便长桑君是个千年不遇的大神医,不遗余力地给扁鹊传授医术,在三十天内使扁鹊成为神医,也是不可能的。

显然,扁鹊的学医经历,只是个神奇的传说,而司马迁笔下的扁鹊,与其说是一个历史人物,不如说更像是一个拥有特异功能的神话人物。

扁鹊活动年代跨度时间长

传记最忌讳的就是所述人物的生平失去真实性,恰恰在这点上,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就遭到了很多学者的诸多诟病。

学者们将《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和其他扁鹊资料相互印证,结果发现了很严重的年代上的冲突。

下面将各书所记扁鹊之事的大体时间排列出来,探讨一下扁鹊的活动年代:

扁鹊医治虢太子:公元前655年左右。

扁鹊诊赵简子:公元前500年。

扁鹊见齐桓侯:公元前385年到357年之间。

扁鹊见魏文侯:约在公元前472年至公元前396年之间。

扁鹊见秦武王:约在公元前310年至公元前307年之间。

扁鹊为公扈、齐婴做换心手术:时间不详。

扁鹊在秦遇害:时间不详。

在列举扁鹊的活动年代可以得知,各种文献记载的扁鹊活动年代在公元前655年年至公元前307年之间,如此一算,扁鹊的活动范围在300多年之间,人不可能活这么大岁数。

而在扁鹊诊治过的人物当中,以赵简子最早,根据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能够得知扁鹊具体行医年代的只有诊治赵简子和见齐桓侯这两个例子,而这两个例子却相距了143年。

如果扁鹊20岁在旅店工作,长桑君出入旅店十几年,即使扁鹊学成神术回来后立即于公元前500年去诊疗赵简子,他起码也已经三十多岁。

那么,这样算的话,扁鹊去见魏文侯的时候应该在六十多岁,他见到齐桓侯的时候,已经将近一百八十岁。

而《战国策.秦策》又记载,扁鹊建议用石具为秦武王脸部除疾,而实际秦武王是四世纪末期的人物,他见到秦武王的时候,已经将近二百三十岁。

扁鹊生活的时代长达两个多世纪,这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的。由此也可见,关于扁鹊行医的种种事迹,在年代上就不合常理,而且,都经不住考证和推敲。

扁鹊事迹群中年代矛盾如此普遍和突出,也更加证实了关于扁鹊事迹的传说色彩。而且一些史学家们认为,古代实际上活跃着多位扁鹊,之所以出现年代上的矛盾,实际上是和不同的扁鹊有关。

也就是说,扁鹊是上古神医, 周秦时期,凡是被世人称为神医的都被称为扁鹊,治虢太子的是一位扁鹊; 诊赵简子、见齐桓侯、骂秦武王、答魏文侯、被李醯所杀者, 又分别是一位扁鹊。

如果说,扁鹊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那么关于扁鹊活动年代跨度大以及行医经历的疑点就可以解开了。

在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扁鹊名为秦越人,扁鹊这个名字是后来给赵简子治病后才开始被叫的,

的确,人们会把一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活扁鹊”。秦越人作为受老百姓欢迎的民间神医,人们对他赋予了许多神话的色彩,因此有些活动并非是他的个人所为,而是后人附加上面的,甚至有张冠李戴的可能。

所以说,《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关于扁鹊的130段记载,不是扁鹊一个人的行医事迹,而是一群神医的事迹,而很多关于扁鹊的事迹极有可能是传说的产物。

综上所述,扁鹊之所以会被移出教科书,很大程度是因为,扁鹊的行医经历和自身身份的真实性有待商榷。

考古学家们通过对文物的研究,认为扁鹊的事迹确实有很多存疑的地方,为了尊重历史,也为了教科书的严谨,经过讨论,决定将扁鹊相关的内容从教科书上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